(文化中国行)鄂尔多斯“乃日”探访记

侠名

中新社鄂尔多斯2月27日电 题:鄂尔多斯“乃日”探访记

(文化中国行)鄂尔多斯“乃日”探访记
(图侵删)

  中新社记者 李爱平

  从墙上取下三弦后,66岁的芒来巴特尔轻轻弹拨,悠扬的乐曲便飘荡在鄂尔多斯“乃日”传习所内。几分钟后,他又从墙上取下四胡,弹起另一首民歌。

  “乃日”蒙古语意为礼乐、娱乐、聚会等,是鄂尔多斯民间集歌舞器乐、祝赞颂词、礼仪习俗、节庆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2007年,鄂尔多斯“乃日”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月25日,芒来巴特尔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乃日”传习所内弹拨三弦。  中新社记者 李爱平 摄

  芒来巴特尔是鄂尔多斯“乃日”的代表性传承人。他6岁起跟姐姐学习弹扬琴,7岁便能熟练弹奏《圆顶帽子》《土金墒》等民歌曲调,12岁开始和牧区民间艺人学习口琴、四胡、三弦、笛子等乐器。随着年龄增长,芒来巴特尔成为当地知名的民间艺人。

  鄂尔多斯“乃日”的传承只能通过“师徒帮带”的形式进行。芒来巴特尔说,这是一门相信感觉的艺术。

  2016年,芒来巴特尔在鄂托克旗创建鄂尔多斯“乃日”传习所。迄今,他在传习所内举行课堂教学500多次。

2月25日,芒来巴特尔和弟子们演出鄂尔多斯“乃日”。   中新社记者 李爱平 摄

  “年龄大了,牙不好了,不然,还可以展示下我的笛子技艺。”25日,芒来巴特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迅速组织20多名弟子进行了鄂尔多斯“乃日”的展示。

  在传习所不大的空间内,弟子们围坐成两排,用三弦、扬琴、笛子、大琴开始了演奏,另有几名弟子随性唱起了蒙古族长调,歌声与乐曲的完美搭配,引来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跟随芒来巴特尔学习了6年的宝音娜,已经熟练掌握了200多首鄂尔多斯民歌,但仍然没有得到老师的当面夸赞。

  “还是需要继续找感觉,现在夸宝音娜还不到时候。”芒来巴特尔说。不过,他悄悄对记者声称,“其实她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如果感觉再好点就完美了。”

  宝音娜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是整个学员中为数不多的“85后”,不过她不担心这门艺术会失传,“因为有更年轻的牧民开始学习这门艺术了。”

  “牧民闲暇时,都会主动到传习所学习与感受。”芒来巴特尔表示,牧民喜闻乐见的这门艺术,正在不断地发扬光大。

  记者从鄂托克旗政府获悉,该旗现有鄂尔多斯“乃日”文艺团队182家,牧民演员2000多名,年演出场次超1000场。(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黑龙江省桦南县发布寒潮蓝色预警_2

青海西宁有色金属产业10项智能改造项目落地实施

阿特金斯:新赛季希望莫布利打出侵略性 多投三分球

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本轮巴以冲突已致150名工作人员丧生

羽毛球——日本公开赛:蒋振邦 魏雅欣晋级混双次轮

被曝“牙膏里挤出蟑螂”,知名品牌回应

锡安:季中赛被湖人淘汰后 我们一直期待复仇

曲靖马龙:“四全”措施提升校园食品安全质量

雷迪克:漫长生涯保持卓越 难以想象詹姆斯是如何做到的

褪黑素是“助眠神药”?专家:大错特错!这些人不适合服用

美国中央司令部称美军部署F-15E“攻击鹰”战斗机

河北省赤城县发布高温橙色预警_1

(文化中国行)鄂尔多斯“乃日”探访记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尔岚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