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7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大型记录报道《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精心选择10个地点,从不同角度呈现生活里的日新月异。

去年8月,五常市遭遇超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引发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灾后重建按下快进键:争分夺秒修建住房,确保群众能温暖过冬;修复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损失……截至目前,五常市已完成11365户房屋的修缮重建;灾后秋收面积达443.8万亩,部分受灾地块产量高于预计。过冬住进新房,水稻挽损丰收,现在的五常怎么样?
12月的五常,厚厚的积雪仿佛洁白的绒毯盖在大地上。上冻后,田间安静了不少,但米厂里却依旧忙碌。
今年46岁的董明亮是五常市安家镇铁西村的水稻种植大户,经营着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五常大米品种之一稻花香。
五常稻花香大米(江晓晨 摄)
董明亮:从小我父母就种地,跟粮食咱可以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2013年成立合作社之后,省、市农经站给我们指标,让我们上各地去参展,给我们免费提供展位,把五常好稻花香大米推广出去。
董明亮的合作社被授予的荣誉(江晓晨 摄)
二亮就是董明亮,去年8月,他奋不顾身跳下湍急的洪水救人。他和被救上岸的老乡都是为了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流入村屯,他们都心疼这片黑土地。
因为地势高,洪水退去,董明亮经营的田地的损失还在可承受范围内。
董明亮:我的合作社2680亩,其中有100多亩绝产,300多亩是过了一遍水产量减半,其他的我们今年那个收成都非常好,也增产丰收了,大米一直在销售中。我们稻花香大米,全国各地都可以发货,通过产地直销,面对全国的家庭。
满载稻粒的车驶出仓库(江晓晨 摄)
在董明亮家旁边,拉开卷帘门里面是一个小型仓库,一些已经加工好的米在这里进行轻量分装。
董明亮:接的时候好好接别撒地下,撒地下的米全给扔落地米里……
董明亮(左一)盯着分装作业(江晓晨 摄)
董明亮的合作社里有30多户农民,董明亮是社员们的“主心骨”。
分装工人甲:变化老大了,这二亮真行,该咋是咋的。
记者:挣了点儿钱吧?
分装工人甲:我们也挣着钱了。
记者:您就是本村的?
分装工人甲:我家就在他(董明亮)家前院儿,都是一个屯儿的。
分装工人乙:这老板在我们心目中真的挺好的,看谁有困难啥的他都帮。
记者:您干了几年了?
分装工人乙:呀,我有五年了。要是不好的话我们可能干这些年吗?
董明亮合作社分装工人(江晓晨 摄)
从董明亮家出发开车五六分钟,还有一个更大的米厂,数台大型农机在厂里作业,这里的机械化水平更高。
记者:卸完货马上这儿就操作了?
董明亮:第一步把水稻提升到清凉机,把水稻的杂质、草棍、土块都去掉;第二步叫选石机,记不记得咱小时候吃的大米有沙子硌牙,那是加工程序不行,现在的加工程序都是非常先进的,把石头沙子都选出去了。
米厂内铲车作业中(江晓晨 摄)
经过清凉机、选石机、脱壳机,谷稻分离等多道工序,整个流程大概15分钟,便可进行大米的分装。看似有门槛的技术工作,在设备操作工人邵真伟眼里,每年的培训让这件事变得更简单。
邵真伟:像我们文化也不算太高,反正是年年培训我们。以前老厂我就在这儿干,后面不是又重建新厂了吗,现在比以前先进多了,全换新设备了。现在得米率,米的质量比以前强多了。
董明亮坦言,如今还能在米厂把颗粒归仓的大米进行分装发货到全国各地,得益于在洪水过后,五常市积极组织排涝清淤,修复农业设施,秋后还改种补种,对冲了特大洪水对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
董明亮:各个环节要把关好啊,要保证质量……
“二亮子”品牌包装(江晓晨 摄)
“你是那个二亮吗?”在董明亮的直播间里,至今仍有网友这样问,也有不少网友建议,让“二亮”成为品牌,“二亮子”五常大米已经上市销售。
董明亮:让全国人民能吃到真正纯正的五常原产地的稻花香大米,我们还能带动村民的粮食能好卖,带动村民富裕。最欣慰的是啥呢,客户回访说“哎呀,大米真好吃啊”。在我成立合作社的时候只有2000多家,五常现在是上万家合作社,特大的变化了。大米成就了我,也成就了五常所有人。
刘秀指着自己搭建的放白菜的窖(江晓晨 摄)
半小时车程外,五常市常堡乡新立屯村民刘秀在大棚的地窖里侍弄大白菜,忙活完出来,掸了掸身上的灰尘,准备回屋吃午饭。房子是新盖的,在新立屯东边第一家,灰墙蓝瓦,屋里铺设了电热地暖,还有火炕、电热炕,室外零下20多度,屋里光着脚都热乎。
刘秀:这棚子、板子、窗户、地板,现在全是没给人钱呢,都认识不错说使吧,先缓一缓。国家政策好,给我们盖上能住就挺高兴挺知足了。
去年8月的洪水,冲毁了新立屯绝大多数的房子。
刘秀:涨水时候头三四天政府就让我们搬家,谁相信能涨这么大水呀,我都65了,头一回涨这么大水。8月3日涨的水,撤完了以后瞅着跟没咋地似的,就把屋里的淤泥往出整。
房子是泥土房,洪水过后塌陷严重,刘秀用清理出来的淤泥糊墙试图挽救。
刘秀:哪儿漏抹哪儿,抹完了一烧火,不行了,墙四面转圈全都冒烟。都40多年以前的房子了,这水一通还能好吗,全都漏了。就我们这屯子,总共剩5家没塌的,剩下全完了。政府评估完说盖吧,五伙工程队,一个房子不到两天,大架子就垒起来了,他们整挺快。
灾后重建安置房(江晓晨 摄)
去年10月初,新立屯14户村民家的房屋重建完毕。刘秀说,建新房政府出6万元,乡里出4000元的厕改补贴。新房的小卧室里建了大火炕,既能做饭又能取暖,客厅的地炕铺的电热板,“温暖过冬不成问题。”
刘秀:政府给的一户都100多斤面、100多斤豆油、100多斤大米,够吃一阵子了。来年再重新开始干,必须种稻花香,种就得种好的!
去年10月19日,五常市已完成11365户房屋修建。不过,因地质条件限制,在入冬前,还有95户修缮重建房屋无法施工。这些受灾群众已经逐人逐户明确了过渡安置办法,或投亲靠友,或协调空闲房屋居住,保证有暖房过冬。
灾后重建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有序进行。新年开启,距离春灌的日子还有三个多月,五常市水务局河湖股主任程忠鹏告诉记者,去年入冬前已修复完成622处水利灌溉设施,待开春可以施工,必须全力保障春灌。
程忠鹏:哎呀,(时间)相当紧。因为我们有农田灌溉设施,五常的水稻大限五一之后就得通水灌溉了,为了保证农民出水,灌溉设施就得完成。我们统计上报的数据是650处,(今年)四月底之前都完成。其他像农业部门、交通、通信各个部门都有,整个五常都在进行灾后重建,能恢复,这个没问题!
雷公马文明红黑榜丨文昌:倡导文明交通平安同行 严惩道路违法行为
两部门:开展“网络去NAT”专项工作,进一步深化IPv6部署应用
泰州动物园“熊猫犬”走红,网友戏称向宠物店借的,动物园:灵感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