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几分钟辟谣二十天 虚假信息消耗公共资源 负面影响如何除?

❤

在互联网的信息洪流中,真相与谣言犹如一对影子兄弟,常常让人难辨真伪。

造谣几分钟辟谣二十天 虚假信息消耗公共资源 负面影响如何除?
(图侵删)

从AI生成的“地震男孩”被压废墟,到剧本摆拍的“外卖小哥”遭遇刁难;从网络水军刷单控评左右舆论,再到流量推手炮制热点滋生谣言……这些虚实丛生的信息,正在深远地影响和危害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公共秩序的正常运转,以及社会治理成本的无效增长。

那些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背后,以“真相”为名的乱象和伤害,如何侵蚀着我们的清朗空间?

很多时候,大家不加判断和思索的转发,也在加速着谣言的传播,那些在键盘背后滋生出来的虚假信息,既让公众丧失了常识判断,也严重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2024年7月2日,一则“上海财政紧急向寺庙借款100亿”的文字图片在互联网传播,一度登上各大网络平台话题热搜榜。犯罪嫌疑人孙某在编辑完这条消息之后,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将这条谣言信息发给了自己的好友,10个小时之后,这条谣言开始爆发性增长。第二天中午,这条谣言的扩散速度达到了全天的最高峰,几乎每十分钟就有一万条左右的转发。

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民警 钱泽文:当时我自己加入的很多群聊,包括我身边的朋友都在讨论这个事情。统计了全网辟谣的相关信息,相关帖文点击量超过了1亿次。

警方最终查实,始作俑者编造这个谣言,只是为了给自己打造一个人脉广、信源多的人设。虽然事件发生后,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财政局等部门及时展开了辟谣,但是,这条谣言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无法迅速消除。

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网安支队警长 陈昱汀:我们发现有大量网民在这篇文章下面留言,说上海经济不行了,还有的说连上海都没钱了。对整个社会面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一条谣言的产生可能只需要几分钟,但为了辟谣,政府各个相关职能部门需要核实情况,发布相关声明,再到通过各大媒体及网络平台辟谣,以正视听,大量的行政和社会资源就这样被极大消耗。

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网安支队警长 陈昱汀:从他制作谣言一直到事件的发酵,大概只经历了10个小时,但是我们公安机关固定证据,一直到最后的锁定证据,形成一个完整证据链,花费了大约有20天的时间。

虚假信息的低成本与高危害性,需要法律体系必须精准打击利益链源头。虽然现行法律都明确了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但实践中仍面临执法滞后与跨境追责的难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赵精武:造谣虽然只是动动手、动动嘴的事,但是辟谣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才能予以化解。法律应当对造谣者产生一定的威慑,彻底击溃造谣者、网暴者“法不责众”“只是正常评论与猜测不必担责”“没有人知道我是谁”这些侥幸心理。只有让每一次造谣、每一次网暴付出代价,才能守护数字时代的文明底线。让造谣者、网暴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切莫以损害结果轻微、实施主体范围广等理由放任造谣者和网暴者。谁往网络泼脏水,谁来收拾烂摊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北方多地雨水频繁 江南华南等地高温天气持续

海南G9812高速公路延长线工程进入收尾冲刺阶段

公安部: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分别达4.35亿辆、5.23亿人

信息量大!特朗普签署多项行政令

辽宁省大连市发布海上大风蓝色预警_4

辽宁省建平县发布雷电黄色预警

连接中国市场,这个港口充满活力

“彩墨西东”中法艺术对话作品展系列活动在巴黎举办

韩国首尔一路口地面塌陷 造成1死1伤

陕西省白河县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流离失所 缺乏物资 加沙人面临生存危机

闪耀中国红!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通了

造谣几分钟辟谣二十天 虚假信息消耗公共资源 负面影响如何除?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尔岚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