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病寒为先”,最近气温骤降,很多人变成了起床“困难户”!整个人非常疲惫,一点也没力气。

很多朋友好奇,这到底是感冒生病,还是单纯犯懒了呢?
其实,我们身体的气力感,都是来源于体内的脾、肾、肺,脾胃负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肾储藏人体的精气,肺吸收天气之间的精气。
在这三者之中,脾胃又被称为“后天之本”,处于中心的地位,对我们的健康最重要!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到“四季脾旺不受邪,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功能差,不仅会导致肾气亏损,肺气虚弱,对我们全身的健康也是一个大挑战!
而关于脾胃的养护,自古以来都是中医养生非常重视的领域。健养脾胃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不仅需要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也需要一些消食理气、健脾益胃的药材,加以调理呵护。
而有一种中药材,被誉为补脾养胃的“第一药”!《本草纲目》更是将它称为“健脾补益、滋精固肾、治诸百病,疗五劳七伤”的上品,它就是山药!
01
它被誉为“神仙之食”
健胃益气,开胃祛湿!
中医界传奇人物张锡纯,治脾胃病时最喜欢用山药。由于他对山药的研究出神入化,被人称为“张山药”。
张锡纯老先生认为,山药色白能入肺经,健脾养胃能入脾经,汁水能入肾经。他在治疗内科病症的141个方剂中,应用山药的就有49个。
山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有“地下人参”之称。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药有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保护肾脏功能及胃肠道等药理作用。[1]
山药含有较为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以增加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繁殖,还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保护肠胃。[2]
宋朝大诗人陆游的《菘芦服山药芋作羮》盛赞了一味药食两用的养生佳品——山药,将之比喻成连“八珍”遇之都要退避三舍的“神仙之食”。
《本草新编》记载:“山药,味甘,气温,性平……入手足太阴二脏,亦能入脾、胃。”
山药的好众所周知,就是吃起来有些麻烦,小编身边的很多人都被它湿湿滑滑还让人手痒的“黏液”劝退。
而要调脾胃能用来入药的只有立冬到立春这个时间段才能吃到的新鲜的“怀山药”,但怀山药又过于湿滑,“脾恶湿”,脾阳虚的人群吃很难化开山药黏腻,所以当湿气重,舌苔厚腻时,用鲜山药反而助湿。
那该如何才能去掉山药的“湿”与“粘”呢?其实,聪明的古人早就想好了对策——用麦麸炒怀山药,既四季可享,又能燥湿健脾。
02
河南怀庆麸炒怀山药
28道古法工序炮制
《神农本草经》就记载:“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
这里的“怀庆府”就指的是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地区,这里地下水资源丰富,黄河、济水、沁河交错流过,千年的河流冲击使这里的土壤沉淀了丰富的营养和微量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渗入地下,与地下水贯通相连,形成了焦作独特的水质、土壤、气候、沉淀了得天独厚的垆土土壤,成就了天然适宜山药成长的环境。
由于特殊的土壤环境,垆土铁棍山药与普通山药相比,除了含有蛋白质、16种氨基酸,铁、锌、钙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富含山药多糖、皂苷、山药碱、自由氨基酸、维生素C等有机成分,拥有比较大的药用价值。[3]
河南焦作除了出产山药,还保存着28道麸炒炮制怀山的古老工艺。
麸炒的作用:一是增加其本身的特性;二是缓和某些作用猛烈之物的药性。
麦麸味甘,性平,和中,入脾胃。《本草蒙筌》就有记载:“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故常用麦麸炒制补脾胃或作用强烈及有腥味的药物。
同样,麦麸炒后的怀山药除了让山药更好吃,同时还不会助火,更适合脾胃不适的人服用。
参考文献:
[1]邸莎,赵林华,谭蓉等.山药临床应用及其用量[J].吉林中医药,2019,39(07):865-869.DOI:10.13463/j.cnki.jlzyy.2019.07.008.
[2]何晶晶,庞书勤,蔡秀群等.薯蓣粥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肠道益生菌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2,36(17):3014-3022.
[3]崔艺钒,张璐佳,丰宇等.山药活性成分及营养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22,22(07):372-383.DOI:10.16429/j.1009-7848.2022.07.037.
注:本文部分配图来源网络
据养生大国医
上海高中生写下断绝父子关系的长信!“他们离婚约定房子给我,爸爸却反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