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古籍整理让古书“活”在当下

侠名

中新社济南1月25日电 题:古籍整理让古书“活”在当下

(新春见闻)古籍整理让古书“活”在当下
(图侵删)

  作者 王采怡 祁建月 李欣

  “准备新衣、扫尘忙年、酿酒祈福、聚族蜡祭……”在正进行《十三经注疏》汇校工作的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隗茂杰眼中,《诗经·豳风·七月》中记载的先秦年俗,比窗外春节将至的热闹更吸引他。

  农历腊月子时,山东大学内一间名为“校经处”的工作室仍灯火通明,长桌上堆满翻开的资料。该校文学院教授、《文史哲》主编杜泽逊和学生们埋首《永乐大典》《十三经注疏》等古籍中,对“大部头”进行整理。

1月23日晚,山东济南,杜泽逊和学生们埋首于古籍整理工作。王采怡  摄

  “这里一年365天灯都亮到晚上11点后,甚至除夕夜也有学生坚守。”杜泽逊说,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然而,存世古籍若未经校勘,其文字表述习惯与现代白话文差异巨大,没有标点断句,加之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隔阂,“对普通读者而言,犹如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因此需要系统整理”。

  杜泽逊表示,古籍整理的工作量较大,专业人员少,假期和晚上“加班”早已成为常态。“我们不仅不能拖延,还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

  目前,杜泽逊团队承担着《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研究、《十三经注疏》汇校、国家清史项目《清史·典籍志》《清人著述总目》、日本藏中国古籍总目、《齐鲁文库·典籍编》等项目。

  “目前团队所做的工作非常基础,先对古籍原样拍照、影印并上传网络,再适当添加标点、注释,让古籍逐步接近现代读者的阅读水平。”杜泽逊以《永乐大典》为例介绍说,该书卷帙浩繁,被视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但原版断句较为简单。

  为契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杜泽逊邀请了70多所高校的200余位专家给《永乐大典》加上现代标点符号。如今,标点工作已完成,团队正按照“经史子集”分类排序,力求让《永乐大典》更便于阅读。

  在隗茂杰看来,虽然假期仍需要在学校加班,但能为传承传统文化出一份力,一切都值得。“晚上的环境安静,更适合查阅资料、深入研究。”隗茂杰从本科时期就加入古籍整理项目,“这种感觉就像穿越时空与先辈们相识,从他们手中接过墨笔,续写历史”。

  杜泽逊一直强调要加强古籍普及和数字化工作,“让专业人员为古籍加上标点、注释,再翻译成现代汉语出版。并且把古籍扫描上网,实现数字化。古籍不再‘束之高阁’,普通大众能读到、读得懂,才能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弘扬和研究创新”。(完)

转存收藏!故宫深冬氛围感壁纸上新了

骄傲转发!今天歼20成功首飞13周年

福建省武平县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_1

地坛书市墨香四溢

贵州省纳雍县发布雷电黄色预警_2

网格员化身“多面手” 矣六星宇社区激活基层治理“大能量”

楚雄“益心为公”志愿者在线推送公益诉讼线索 助力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陕西省榆林市发布大雾黄色预警_1

河北省深泽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2

美国航空局举行发布会 通报事故最新情况

澳门话剧《捉迷藏》亮相北京人艺

直播年销售1.8亿元 这里的小盆景“长出”大生意

(新春见闻)古籍整理让古书“活”在当下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尔岚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