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开盒挂人” 这些戾气操作违法了

小编

近日

一言不合就“开盒挂人” 这些戾气操作违法了
(图侵删)

网暴“开盒”引发关注和热议

什么是“开盒挂人”?

受害者的哪些隐私信息会被公布?

“开盒”违法了吗?

一文了解👇

01

电话、短信被陌生人轮番“轰炸”

什么是“开盒挂人”?

“开盒挂人”是一种新式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个人照片、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社交账号等,将这些内容在网络公开发布。

被“开盒”人往往会遭遇网民的侮辱谩骂、造谣诋毁,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遭到骚扰,如电话、短信等遭陌生人轮番“轰炸”。

↓戳视频,看往期案例↓

02

赚流量博眼球

“开盒者”把网暴变成了生意

为什么这些人要在网上散布别人的信息、隐私,甚至进行攻击、威胁呢?

有的“开盒者”,仅仅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把曝光别人隐私当成释放压力或者取乐的手段。有的“开盒者”则是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和更多粉丝。

据悉,这类为赚取流量而“开盒”别人的“开盒者”,通常有自己专门的小圈子。平时,他们会在各类社交平台上找寻“猎物”,还互相分享信息。对于他们来说,被“开盒”的人越有名,越能提升自己在网络上的热度。也有人把“开盒”做成生意,提供付费的“开盒”服务。

专家表示,“开盒”乱象的背后,其实已经有了一条链条很长的黑灰产业链,形成了一套商业模式,前端成本也不高,有些情况下,可能几百块钱就可以开一个“盒”。目前,“开盒”乱象呈现出的是成本低、产业化、链条长的特点。

03

“开盒挂人”有哪些危害?

“开盒”的恶劣行为让网络空间充斥着暴力和戾气,严重污染了网络生态和秩序。“开盒者”的行为也给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严重危害公民信息安全。

04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开盒”等戾气操作已触犯法律法规

从个人信息侵害的角度来看,我国法律制度里规定了相关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有刑事责任,也就是会构成犯罪。

在刑事责任方面,根据《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规定,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涉及未成年人违法“开盒”,如果未成年人的年龄小,即使不用去承担刑事责任,相应的民事责任也将由监护人来承担。

05

如何遏制“开盒”行为?

面对网络“开盒”现象,网络平台有着重要的责任担当。我国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均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信息合法性的监管义务作出了明确要求。专家指出,互联网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要利用算法、数据筛查等技术,在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人“开盒”,就要采取必要措施。

同时要强化保护个人信息的监管手段。网上与网下形成治理闭环,防、惩、治多措并举,才能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郑渝高铁带动三峡旅游热

海口琼山警方1小时快破“拉车门”盗窃案 4人落网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发布大雾黄色预警_1

官宣定档 龙华区迎春花市来了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_1

让科技成为守护网络安全的“先锋”

长沙橘子洲景区今日14时起闭园

突然爆火!网友直呼“很上头”!专家呼吁

国家税务总局:9月1日起优化纳税人跨区迁移服务

黑龙江省安达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3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深圳机器人相关企业5.11万家 数量居全国首位

一言不合就“开盒挂人” 这些戾气操作违法了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尔岚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