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丨机场+博物馆,加出了什么?

小编

赶飞机之前,下飞机之后,你想不想在西安机场T5航站楼里和历史来一场邂逅?最近“西安把博物馆建到了机场里”的话题引发了热议。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博物馆?又会展出哪些展品?在文化产业持续升温的今天,又靠什么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而更好地激活消费潜力?

机场博物馆的创意是因建设过程中发现古墓群而萌生,还是早有规划?

西部机场博物馆项目负责人 陈瑶:这个构想经历了从概念到落地的探索过程。2016年机场三期规划时,便提出“人文机场”板块,旨在依托西安丰厚的资源打造特色项目。2021年2月,“西安机场工地秒变考古现场”的新闻引发热议,大量民众留言呼吁建设博物馆。我们将其纳入研究课题,经过了四年的努力,最终在机场内展示出土文物,供旅客参观。

博物馆对温湿度、安防等要求极高,机场如何保障文物安全?

西部机场博物馆项目负责人 陈瑶:我们邀请专家团队制定多层级防护方案。比如,结合机场半封闭环境与实名预约制,博物馆外围采用防爆设施,配备红外线设施;独立展柜内还设置温湿计的监控仪,并与省考古院建立定期巡展机制,确保文物安全。

如何评价“机场+博物馆”模式?其经验能否推广至其他城市?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当代的机场已经不完全是一个飞机起降停泊的地方,也不完全是一个游客进出港的地方,它还是一个综合性的旅游消费场景和新型的文化空间。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说,机场有最为现实、最为基础的客流量,可以让博物馆文化传播有受众市场。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这样操作,各地无需局限于本地出土文物,可结合特展、非遗等资源进行“机场+博物馆”的探索。

如何以文博热推动消费升级?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首先要找到一些地方文化类的博物馆的特色,比如雅安的茶马古道、宁夏的青铜器,石家庄正定机场不远的地方就有河北省博物馆的中山山器,这些都是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希望这些文化博物馆可以丰富这些小机场城市和枢纽机场城市的文化底蕴,增加旅游形象的文化内涵。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对这些场景进行专题推广,让更多的旅行商、旅游推广部门及推广机构参与到“文博+机场”的项目中。

机场博物馆是否启示“让文物靠近人群”的新路径?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过去说旅游,更多是向高水平的需求引导高质量的供给。但反过来想,高质量的供给也会带来更多高水平的需求。随着大众旅游市场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特别是入境旅游市场进入一个超预期恢复发展的新时期,更多的游客不仅需要看传统的山山水水,更多的是要体验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承载空间就是博物馆,所以希望更多的博物馆能够主动走进旅游的场景和文化的空间,主动和旅游市场进行对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湖北省远安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2

跳水世界杯柏林站——中国队继续练兵

广西新投运一条绿电“高速” 助力新能源高效利用

福建省连城县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_1

山西省夏县发布雷暴大风蓝色预警_1

英国海事贸易运营机构:也门荷台达以西57海里处发生事故

江西省吉安市发布暴雨蓝色预警_1

香港奥运氛围拉满 全城化身啦啦队

替补险翻车?詹姆斯:下次他们会做得更好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5

(神州写真)换容变装美拍 中国年轻人以“爆改”探究自我

重庆已建成2500多个“无废城市细胞” 覆盖衣食住行

新闻1+1丨机场+博物馆,加出了什么?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尔岚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