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于世·寻塔小院”提供的茶饮。 李惠娴 摄
“糖果”在食材花园中。受访者供图
顾客在食材花园进行户外聚会。 受访者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1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李娴 实习生 李惠娴 李若麟)去年以来,“青年养老院”话题在网上热度渐高。“青年”和“养老”两个看似无关的词汇组合在了一起,会产生怎么样“化学反应”?深圳以“青年养老院”为宣传点的集体空间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深晚记者实地探访,和主理人、客人对话,探寻青年养老院的运营目的以及社会价值。
在这里释放情绪找自己
在抖音平台“青年养老院”标签下,一家全平台粉丝超10万的名为“小隐于世·寻塔小院”(以下简称“小院”)的田园主题空间,凭借别致的景色和独特的文化氛围走红。这家供年轻人释压、放松的“心灵栖息地”位于深圳龙岗的甘坑古镇,人们可在小院内品茶、画画、摘果子。
小院的两位主理人黄卓迪和郭成城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二人在感受到田园生活给人的治愈力量后,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创立一个小院品牌,让小院成为田园在城市的一个窗口”。
黄卓迪认为,“青年养老院”概念背后其实是年轻人对心理安慰和情绪价值的深度需求,年轻人希望找到一个可以“透透气”的地方。
曾经一位女士独自来到小院画了一下午漆扇,她对黄卓迪说:“这个下午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平静。”正如小院宣传海报上写的:“找到宝物,找到自己”。或许,这正是小院在深圳走红的原因——它提供了一个释放情绪的空间,更提供了与自我对话的可能。
女性专属的疗愈农场
在南山的阿西农场,小红书博主“糖果的食材花园”(以下简称“糖果”)开辟了另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用新农人的身份建设一个“女生的青年养老院”。
“从女性角度出发建立一个社交空间,通过开展手工、染布、绘画等相对安静的活动,打造女性之间深度交流、分享心事和传输生活经验的温馨空间。”“糖果”介绍食材花园的定位及目标。
她透露,食材花园目前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女生,因为备孕、做婴儿辅食、中医养生等原因暂时或长期在此生活。她希望以这种方式让更多同频、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在食材花园体验自然疗愈的力量。
休息不是对生活摆烂
“想在深圳开一间青年疗养院”,去年10月,小红书博主“敞开OFFENBAR”发布了这样一篇帖子,寻求同道者与自己合伙共创。“我有这个想法,是去年公司年会时,不少年轻人都在讨论职场压力,这对我有很大触动。”由此他萌生出了专门为年轻人建立疗养院的计划。
在他看来,设立青年养老院是为了创造一个容纳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共同生活、探索和创造的空间,目的绝不是让青年囿于其中无所事事。他特意对记者强调:“我们的目标是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恢复能量、重新思考未来方向的空间,不是让他们摆烂。”他组建的相关群聊已有60多名成员,他们计划组织家具创作、手工文创、艺术疗愈、数字游民技能等活动。
专家建议
短暂调整不能躺平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何玲认为,“青年养老院”是个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干预。“在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青年进行短暂的调整是可以接受或者说是必需的,这样可以更好地为未来的生活、工作积淀能量。”
何玲表示,在多元化社会下,“青年养老院”的出现迎合了多方面群体的需求,对于经营者、想要体验的青年都是好事,同时也有利于此类店铺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但是,这一新兴概念仍面临诸多挑战。何玲指出:“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年轻人以‘养老’为名‘躺平’,当这些年轻人聚集时容易形成群体效应,进而引发一些相互影响。此外,‘青年养老院’经营者对外发布的信息可能存在偏差,在资源、服务等方面的真实度难以保证。应当对此加强监管,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