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丨“文化自信不是虚的” 邓超谈北京中轴线之美

❤

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司长邓超,接受《面对面》采访的时候,他刚刚参加完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回到北京。

邓超:总共21个委员国,有17个国家公开表态支持中国,最后大家鼓掌的,不只是这一条壮美的城市轴线,鼓掌的是中国政府从中轴线开始,对于自己城市文化保护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达7.8公里、全世界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它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包括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等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群,共计15处遗产点,形成了“前后起伏”的建筑形态、“左右对称”的空间布局、“一贯到底”的雄伟气魄。1951年,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撰文第一次提及北京中轴线,文中说到:整个北京城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和空间的分配都以这条中轴线为依据,并由此产生了北京城独一无二的壮美秩序。

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就记录了营造国都的规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而作为当时元大都的北京就是按照这个布局建造的。此后经过明代的扩展与清代的完善,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巨变,北京中轴线一路继承发展,不断生长。只是在那个还没有航拍技术的年代,人们并不能看到城市中轴线的具体模样。

直到1900年,法国人普雷森特等人,在今天的北海公园,将一只热气球升上天空,并在空中拍摄了12张影像,人们第一次看见了那条国之轴线。但以一种秩序和理念为核心贯穿起如此众多的建筑群,并去申报世界遗产,此前并无先例。

邓超:中轴线申遗讲的是在面对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党和政府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城市文化发展道路。对北京来说,总书记2014年、2017年两次视察北京,2017年2月他再次视察北京的时候,就明确讲要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如果说放到整体价值的层面,来认知北京城这些文化遗存的话,什么能够撑起北京历史文化的脊梁,只有这7.8公里这一条线。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等级高,设计建造精良,代表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最高水平。其中,故宫、天坛早在1987年和1998年就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6月,包含万宁桥在内的中国大运河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遗预备名单》。然而,这片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的城市建筑群,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建筑开始融入百姓生活,已经成为今天人们工作生活的场所,出现了很多自建房,腾退的复杂性和难度非常大。

邓超:其实这次中轴线申遗,在天坛、先农坛片区有大量的整治任务,不是难在钱字上,而是难在是不是真的形成一个央地协同干一件事的决心上,这个决心意味着要把这些不当使用的文物建筑恢复它应有的使用状态。

2017年10月,北京市委市政府报请党中央批准了新一轮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专门增设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版块,提出了北京历史文化保护的两条轴线和三个文化带,纵轴是中轴线,横轴是长安街,三个文化带是西山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大运河文化带。

2020年,北京市和国家文物局共同出台了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中轴线申遗工作再提速。按照最初的计划,北京中轴线申遗预定的时间要比现在延后很多年,随着各项工作的加速落实,很多人看到了时间大大提前的可能。

2023年1月30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正式提交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邓超:我们中国文本的编制质量还是非常高的,这个很顺利,很快就收到了格式审查通过的回复。格式审查通过之后,进入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评估程序,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其实是世界遗产中心的专业咨询评估机构,它独立出具评估意见,不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遗产中心的行政干预。

此次北京中轴线的申遗文本,重点强调了这条中轴线是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邓超:国际遗址理事会开始做评估之后,有两次补充材料,第一次补充材料就要求我们补充对《考工记》的完整的英译本和它必要的这些辅助文献,后来人家实事求是讲,确实没有找到英译本的《考工记》,之前全世界讲规划,讲建筑,如果你翻开西方的建筑学的教科书,会发现里边更多讲的是以西方为主的话语体系。中国在里边可能一小块,甚至于像中国的规划思想,讲中国的建筑发展历程的篇幅都未必有日本的篇幅大,通过做这么一个申遗的工作,我们就在讲这些不广为人知的中国的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能够将它们呈现在全世界面前,今天可能做世界遗产的这些专家,国际专家,不管他是否精读、深读,他至少知道中国在周代就有一本书叫《考工记》,中国人在用这本书规划自己的城市。

历史上,北京中轴线上分列排布的几乎都是皇家禁苑,如今,中轴线两侧过去的礼制祭坛,成了博物馆、市民公园、休闲广场,市民、游客徜徉其间。在北京中轴线遗产区、缓冲区周围有160个界桩,市民游客可以扫描上面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欣赏中轴线的壮美景观,了解中轴线的人文历史,还可以通过"数字打更人"上传图片,为遗产保护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邓超: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这次中轴线申遗成功之后,大量的自媒体,大量的年轻人在关注这个事,很多学校在有意识地组织孩子走进中轴线,去感受自己的历史文化。我们这次在国外和这些国际组织交往的时候,最喜欢送的一个礼物,其实是北京的中学生在学校组织下手绘了一幅中轴线的长卷,从钟鼓楼一直画到永定门。我们就给他讲,这是孩子们在学校老师带领下,分工合作画出来的,这些国际专家既惊讶又能感受到他们那种震撼。这个工作本身和民众的联系在哪?在于内心的情感共鸣,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不是虚的,我认为体现在把中国的“中”字,用中轴线的中,写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制片人丨刘斌 沈公孚 记者丨古兵 策划丨黄瑛 编导丨银建章 摄像丨刘洪波 陈朋 王蜂

(央视新闻客户端)

实施专项担保计划,提高对中小企业风险分担和补偿力度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解读)

“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好咯”

最低-1℃!湖南近期“晴朗冻人”

黑龙江省依安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3

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周建琨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雨雾交织!广东今明两天多阴雨天气 西部市县早晚有轻雾

迄今最大规模!我国科研人员在DNA转座子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辽宁省台安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9

福建省德化县发布霜冻黄色预警_1

演员何赛飞拿着棍子追代拍,网友怒赞:干得漂亮!

新春走基层丨海口新海港客运枢纽票务工作人员王连莲:走出“窗口” 贴心服务旅客

闽湘粤等地科普达人在广东比拼林业和草原科普讲解

面对面丨“文化自信不是虚的” 邓超谈北京中轴线之美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尔岚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