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观点集萃

消费
“我国已进入旅游消费的爆发期。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成长,居民消费整体上从温饱型向舒适型、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盘子里的占比越来越重要。”
——在谈到旅游消费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勇坚表示,作为消费中坚力量,85后和95后在社会消费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他们更加追求个性化消费、品质消费,追求体验感和满足感,关注消费过程中的社交、情感效用等。对于这一类消费者而言,能够提供更好体验的旅游消费项目,将更容易被选择。
需求
“从需求侧看,消费者避免‘人从众’的心态更为明显,从一二线中心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走,该趋势日后将愈发普遍。从供给侧看,高铁等交通基建的完善,提高了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与中心城市的直达性。”
——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王亚磊表示,如今,游客追求更松弛、更具性价比的旅游,这是县域旅游目的地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体验
“文化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在经历了快餐式的旅游之后,人们最终还是会慢慢回归到深度的文化体验上来。因此,不断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满足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以游客为中心,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尤为必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吕宁在谈到旅游目的地如何变“流量”为“留量”时这样表示。
趋势
“年轻人出行是去感兴趣的地方,消费更理性,更注重性价比。”
——因为一场演唱会、一场汉服秀或是一顿美食而赴一座城市,年轻人出游呈现出新趋势。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楚新表示,这映射了年轻人消费心态与理念的变化,他们更看重消费质量,而不是消费数量。
出圈
“淡季时,县域旅游能否真的吸引来游客,才是彰显‘真功夫’的时候。旅游内容是否与众不同有吸引力,或者市场定位客群是否精准有针对性,这些对于大多数城市是一项长期考验。”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徐云松指出,一座城市能否真正实现“旅游出圈”,不能只看节假日的表现。
(本报记者 尹 婕整理)(尹 婕整理)
(人民日报海外版)